對於Lightroom的10個誤解
這類題材真的要寫,可以寫好幾百個、幾千個寫不完,先寫幾個我最近看到、被問到,我覺得印象深刻的。
Lightroom的用戶可以思索一下,這些只是觀念的問題,當作聊聊天!
01. 整理硬碟時,可以刪除Lightroom Catalog的檔案及資料夾,就可以空出很大的空間!
→這個說法來自某3C BLOG,還好多人轉貼。包含媒體間的轉貼。
這個檔案是Lightroom預設的編目,裡面存的是什麼?--->就是修圖後的參數及備份,也就是修圖的結果。
Lightroom是非破壞式的編修,使用參數來儲存修圖結果,現在把很大的Lightroom Catalog的檔案及資料夾砍了!那麼,可能數千個小時的成果就不見囉!
正確的做法是做編目的轉出。移轉後,才能刪除。
02.Lightroom若是速度慢,新增一個編目,匯入檔案時,建立預視的方法,可以使用1:1,速度就會增快!
→這個說法來自國外知名網站petapixel的報導。
事實上1:1預視對於一般用戶是很不建議的用法!為什麼呢,當我們編輯數百個RAW檔案時,如果使用Lightroom Classic CC建議的「嵌入與附屬檔案」,速度就會比較快了。
此時編目大約是500MB左右,若當初用的是1:1預視,編目大約就會超過4GB。8倍以上的大小!
況且,它並不會比「嵌入與附屬檔案」快多少,以空間換取速度的效益非常的小。
我的看法是,使用建議的「嵌入與附屬檔案」就可以了。petapixel的報導很難做到明察秋毫的程度。
03.Nikon Capture NX-D解出來的RAW跟Lightroom有色差,所以Lightroom不適合解NEF檔!
→這真的是個大誤解!
Lightroom在解任何RAW檔案時,都會先以Adobe Standard的描述檔做,這是為了可以在動態範圍、GAMMA對應以及色彩間取得平衡,這是一個優秀的描述檔。
只要改為其它的描述檔,在相機面板稍做調校,就可以初步解決一致的問題,並得到更大的彈性!
事實上,從動態範圍、雜訊以及調色的角度看,Lightroom最擅長處理Nikon、Sony的機器,然後是Olympus、Panasonic,最後才是Canon及Fuijifilm。
04.Lightroom的銀鹽風只是文青式的情懷罷了!
→這也是個大誤解,如果知道VSCO Film及Totally Rad Replichrome I, II, III 的開發原理,就不會這麼說了!
銀鹽風都是有所本,是色彩科學的具體驗證及呈現。
05.Lightroom的後製無法做色版交換?
→目前很多紅外線、半紅外線作品,都是在Lightroom就調色完成了,根本都沒有進Photoshop。
這是因為在Lightroom中可以運用描述檔來完成色版交換,然後進行後續的調色!
(攝於東海湖,IR590)
6.Lightroom除雜訊不太行?
→重點在於你使用了哪個機器及用光、曝光的形式。
有的機器適合向右曝光,有的機器適合向左保守一點。前期做的好,後期沒煩惱!
再說,Lightroom的除雜訊已經進步很多了!
7.Lightroom無法處理影片及影片風格?
→可以,當然是有限的能力,真的要剪輯,請進達芬奇(DaVinci Resolve)或是Premiere。
但至少單個Clip片段的日系風格、E2C...,是可以在Lightroom中快速進行風格處理沒有問題的。
8.我拿到了一萬個風格檔!!
→說說我的經驗跟想法。說實在,我覺得那沒有什麼用!不過,這種東西我在幾年前也有。現在也還在備份硬碟中。
你如果有一套VSCO Film,那我還覺得較OK :) 較實用!
漸漸,我連VSCO都開始覺得它的手法不盡理想了。
用別人的風格,重點是在學習它的長處與手法,那麼,就必須要有風格模型、色彩模型分析的能力,一眼就看穿它的發展路線。
因此,基本的調光調色能力、對特定風格的模型理解及調校能力,才是重要的!
那些所謂的大師,不大都有可辨識的特定修圖風格嗎!
9.別人用的很好的風格,為什麼同樣的風格檔我卻覺得很難用!?
→因為風格會因為場景的曝光條件、色彩元素,而有不同的感覺,風格若是很突出,通常適用性就不廣,跟題材、場景的依存性高。
相對,若是適用性很廣,風格通常就不突出。
所以說,有兩個重點:風格本來就不是萬用的,瞭解曝光分析、色彩模型分析,熟稔各種風格,並且知道調校的原理,就可以判斷出什麼情況適合使用什麼風格。
10.調整畫面明亮可以先使用「 曝光度」!
→這不是常識嗎?不!不一定,反而最後才使用「 曝光度」滑桿收尾的機率高!
不管從色階分佈圖來做曝光分析或是從主體分佈在哪個分區來分析,大多不會一開始就調整曝光度!
有空繼續聊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